榕荫水乡—温州水乡特色研究

题记:绍兴人说绍兴是一本书,一本漂在水面上的书,那么我要说温州就是一只船,一只系在榕树下的船1.榕树是北纬28度的树种,温州是榕树经植物圈的北大门。

榕树是亚热带高大乔木,性喜酸土,在湿润的气候下容易生长,浙南南部地区及江西以南的地区,如福建、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地都有种植。瓯江以北除了温溪镇古榕群外,并不常见,雁荡山以北地区基本上没有榕树种植。温州是榕树植物圈的最北部,是榕树植物圈的东北大门。古榕是温州水乡有别于绍兴、苏州等江南水乡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1.榕树是温州乡土树种。

普遍种植的树种,在全市11县(市,区)包括海岛洞头都有分布。最老的榕树,要推新桥镇温瑞塘河边的会昌公园里的老榕,据推测植于宋朝,树龄已有千年,树高27米,胸径4。8米,树冠幅达39米,号称榕树王。最出名的大概就算江心屿的樟抱榕,榕树生长在樟树树体上,樟榕一体,其中樟树已有1300年历史,榕树也有800年的树龄。最奇特的榕树大概要算江心东塔塔顶的榕树,无土无水,凌空横生于九层东塔之颠,树龄已逾百年.

2.温州人有榕树情节。

仙岩镇仙南仙北村交界地六十多年前有一株千年大榕树,现今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已经印象模糊,说不出什么大概,但2004年当地还是决在榕树原址兴建老人亭,要让大榕树古名长存。亭建成后,取名榕树名,其联云:“昔日千年古榕树伐逝古名依在,今朝百载凉亭重建佳境长存。”瑞安中学新校舍落成,瑞安中学82届毕业的校友以同学会名义向母校瑞安中学捐任榕树一株,寄寓“枝繁叶茂,泽被后昆”之意。温州人对榕树有着特别的感情

3.榕树是温州的市树

榕树是温州的市树,也是温州人最爱的树种。1985年温州评选市树,榕树当选为温州市树。2003年温州评选十大古树名木,温州有3株榕树入选,分别是江心樟抱榕,名列第二,仅次于仙岩千年茶花;瓯海新桥镇的千年大榕树,名列第四;平阳宋桥镇夫妻榕名列第六。可见温州人是非常喜爱榕树的。近几十年由于市政的建设的需要,填了很多河,但很多榕树还是被保留下来,温州的城市和乡村有不少榕树都非常奇怪地立在路中央,被作为岗亭使用,这些榕树就是所谓路中榕,其实就是填河造路以后,舍不能把榕树砍掉而留下来的。

4.榕树是温州的地标,榕树边上有温州人家,

温瑞平原几乎完全是由东海的海侵海退活动形成的。在地质学上的第四纪间,温州一带经历了三次大海侵海退活动,特别是六七千年前的冰川后期的最大海侵,形成古海湾,当时温瑞平原是古海湾中浅海滩涂,大罗山是浅海中的岛屿,后来海水渐退,古海湾为海潮所带的大量泥沙所淤积,形成了广阔浅海淤积滩涂。在南北朝时,现今大罗山周围的平原成为淤积过程中的湖泊和沼泽地,温瑞塘河就是一条泻湖,唐宋间温瑞塘河在原泻湖的基础上,经人工疏凿贯通。温瑞平原在此时期开发为大片盐地,后随海岸线东移,慢慢地开垦为农田。

温瑞平原一带实际上还是非常年轻的陆地,其形成不过是二千年左右的时间,开发发展的时间。温瑞塘河流域的开发开始于唐朝,据地方志文记载,唐贞观年间,莘塍一带有人围涂垦殖,煎盐开荡。但是这时间开发规模非常小,到了宋朝,特别是南宋时福建移民大量来温,温瑞唐河流域的山上或者山岙地带建了不少村庄;元明之间,大量的福建移民,来到这片年轻的土地上,在平原水网地带建立村落,围垦海涂,兴修水利,发展渔盐农耕,温瑞平原渐渐发展繁荣起来。

温瑞平原是淤积冲积平原,地貌特征基本类似,一眼望过去,都是平坦的陆地;且水网密集,交通工具基本就是舟,行人不容易辨识方位,当时移民条件艰苦,所居房屋也不会很高大,要让行人发现并辨别自已居住的地方,特别是夜间辩认就更不容易。为易于辨识,比较好的选择就是在自已居住的地方的河边种植高大的树木,比如樟树,榕树,枫树,这些树木起着类似于地标的作用。在温州作为地标的树种比较多的是樟树,榕树,枫树。榕树因为树高冠大,容易种植,生长也比较快,很容易被选来作为地标,来指示自已居住地方。

温瑞塘河流域的移民绝大都是从福建来的,榕树也是被温州的先民从福建移植过来的。根据清光绪八年刻本的《永嘉县志》所述:榕,闽产也,好生水边,一枝干纠结相附,辄连理,东山下有五连理树,人不以为瑞也,自瓯郡以南随便有之。《永嘉县志》认为榕树是产自福建。这与移民情况是吻合的。

温瑞塘河上有许多水中榕。所谓水中榕就是在四面不靠岸的水墩上种植榕树,这些墩称风水墩,这些树称风水树。这些风水树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地标。最有名的就是三洋张严冯村水莲宫的水中榕。当地传说天上有个小姐叫张倪凤,住在银河边,后来带着菱角种子嫁到三洋,张小姐就是通来这棵作“天梯”榕树下凡的,后来因为张小姐为村里发展经济作出重要贡献,她住的村就因此命名张严冯村[4]。这个传说我们已经很难考证其真实背景,这棵榕树的所谓“天梯”功能很象就是榕树的航标功能。这个传说在金国城金先的文章中有记载,我们在当地的调查时,也听到类似的说法。类似这样的水中榕在温瑞塘河七十里主河道及支流中有不少,这些水中榕起着河道航标的作用。

榕树是被福建来的移民,移植来作为地标,来指示自已居住的地方,来指示水上航行的。

榕树边上有人家是温州水乡的一大特色。温瑞塘河两岸,柑林丛中,稻花香里,郁郁郁葱葱之处,就是我们温州移民的家。

5.榕阴河埠

三垟乡是温州水网最密的水乡。六分陆地,四分水网,全乡160多个岛屿,遍植瓯柑林,到现在每家至少有小船一只,以前出行,下田干活都是用船,现在虽然出行不再用船,但下田干活还是用船,就是货运有时候也还是用船的。三垟乡古树名木众多,其中100年以上树龄的古榕有27棵,几乎每棵榕树都栽在河埠头,榕阴河埠是三垟水乡随处可见的景象。三垟有个地方叫湾底,湾底有棵200多年的老榕,栽在村头的河埠边,榕树树阴遮住了晒向埠头的烈日,榕树下一带是湾底村民纳凉休憩的地方,曾经是村里最闹热的地方,从前外地货物都是通过这个埠头运到湾底的,并且就在这个榕树下叫卖交易,村里的瓯柑也是在这里被运送出湾底的。现在日用百货再也不需要到这里来买,但西瓜熟时,这里仍然是村里西瓜叫卖市场。一些时令水果什么的,还有通过这个埠头叫卖的。这个榕树下是村里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村里对外交流的场所,是村里的交易市场。

对于开疆拓土的温州先民来讲,河埠可能是他们建造的第一个公共建筑,也是他们对外交流的第一个窗口。

榕树是重要地标树种,但不仅仅是地标。榕树在所有的树种中,其枝叶伸展空间最大,是成荫最好的树种,有所谓成荫不成才之说。温州属热带海洋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夏天气候比较潮湿闷热,河边树下是纳凉消暑的最佳选择,榕树是纳凉消暑最好的树种;其实榕树下也是天然的市场,很多市场都开始于树下,据说美国的证券交易最初就是发生的树下的。

把榕树和河埠连在一起,把作为地标的榕树、成阴的榕树和洗衣服的河埠、停靠船只的河埠、和作为最初交易市场的河埠连在一起,就把对外交流和公共活动连在一起。这样的空间我们称作为榕阴河埠。榕阴河埠是温瑞平原村落对外交流的窗口,是温瑞平原乡村最初的交易市场,也是温瑞平原开发建设者的公共生活的场所。

瑞安塘下上马村的榕阴小桥

如果说高大的樟树在指示地标方面的能力与榕树不相上下的话,樟树在成阴方面就远远不及榕树,所以当公共活动场所需要开发利用树阴功能的时候,樟树枫树便渐渐被淘汰出局。在平原水网地带,在温瑞塘河流域,榕树便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地位,榕阴河埠在温州水乡便大放异彩,成为温州水乡最典型的景观。

6.榕阴小桥

由于经济的发展,财力的积累,开发中的温瑞平原渐渐铺桥筑路,由于原先的河埠本身就有小路的,自然就成了造桥的首选地点,这些榕阴河埠进一步发展成榕阴小桥。根据民国《瑞安县志(稿)》记载,以榕树命名的桥梁有两座,一座榕树桥是在莘塍大典学,长一丈阔六尺;另一座榕树桥在梅头城内董宅巷。光绪八年刻本的《永嘉县志》也记载了一条以榕树命名的榕树桥,在八都下埠,就是今天浦州下埠这个地方。更多的名称虽然不叫榕树桥,但桥边都植有榕树,榕阴小桥是温州乡村的典型景观。

桥头的榕树下是温州人共公活动的广场。

从前温州人出行都是用船作工具的,船一般就系在桥边的榕树下,出行就在榕树下的埠头。

潘桥镇的潘桥和桥头的榕树

7.榕阴戏台

温州是南戏的故乡,温州民俗喜戏文。明姜准著的《歧海琐谈》这样描述的:每岁元夕后,戏剧盛行,虽近过酷暑,弗为少缀。……且戏剧之举,续必再三,附近之区,罢市废业。其筵款姻戚至家看阅,动经旬日,支费不訾。温州乡村演戏,主种有几二种。一种是酬神庆收。另一种是会市演戏。

利用古榕搭建戏台,在温州也是很常见的,一方面是因为榕树下一般而言是乡村的公共活动中心,另一种利用古榕的浓密的枝叶,遮风档阳特点。

外地人赶来看戏都是坐船而来的,船就系在戏台的古榕树下的。

榕阴戏台以茶山,南白象,三垟,梧田为最,大约有20多个这样的戏台。(包括利用古枫树古樟树而搭的戏台)

8.榕阴路亭

位于大罗山山脚的茶山是个老镇,有15株百年以上古榕。茶山镇有条溪叫卧龙溪,溪边有4株老榕树,或立桥边或立埠头,或者即在桥边也在埠头,很有特色,卧龙溪花园路河边有棵八百年的老榕树,位于洞桥头,老榕树枝繁叶茂,华盖直径有五十余步,树阴下建有二亭,曰观梅亭,龙溪亭。观梅亭亭联曰:府首朝觐五美禅门圣地,凝眸远瞩四壁果木环障。茶山盛产杨梅,在此亭远眺可观远处山杨梅树,故亭名观梅亭,卧龙溪边古树名木郁郁葱葱,故有凝眸远瞩果木环障之说,洞桥头不远处,即是五美园,园中实际寺声名远播,故有府首朝觐五美禅门圣地之说。卧龙溪洞桥头的榕阴桥亭景色秀美,是附近居民纳凉的好去处,是当地的公共活动场所。

象这样把路亭建在在榕树下,形成了榕阴路亭。榕阴路亭在温州非常常见公共建筑。

9.榕亭广场

市区西城路有二棵古榕树,两树相距约40余米,人称双榕,紧靠南首榕树边的是一座亭,因树而得名,叫双榕亭。双榕亭与南榕树下,平时总有几十个老人在休憩,聊天,下棋,打牌,读报,散讲,是温州人气最旺的老榕树。这榕树下还是温州伏茶供应量最大的摊点,多时一天供应量可达10来吨。相传这两棵榕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清朝时,双榕一带原本为城外的演武场,周围一带都是田园,那时两棵榕树就已经种植,只是比较冷清而已。西城路原本就是一条小河,1993年旧城拆迁,填河建路,这河变成了西城路,在南首榕树边重建一亭,就是双榕亭。

西城一带的公共广场就在这树下亭边,这个广场就是以榕树为中心而形成的,我们把这样以榕树和路亭为依托的空间称之为榕亭广场,温州乡村的公共广场基本上都是以榕树为中心而形成的,榕亭广场就是我们温州独特的广场。与此相关的文化,我们就称之为榕亭文化。

榕树是温州的市树,以扎根土地,顽强生长著称,是温州民俗文化的象征,是温州务实精神的象征;温州河网密布,又得江海之利,历史上造船业和水上运输业发达,温州手工产品都是通过船只从海上源源不断地运往外阜的,船是温州商贸活动的载体,是温州开拓精神的象征;船系在榕树底下,是温州乡村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温州经贸文化和务实精神的象征。跟绍兴的文人文化相区别,我们把系在榕树下的船作为温州水乡的象征。

温州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榕亭景观也是其规划内容之一

温州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公示稿(代拟)

发布日期:2020-12-11 来源:市住建局 

一、总则

1、规划范围

本次范围东至海坛山山脚,南边界达永宁巷南、兵营巷,西达解放北路,北以临江码头为界,总用地面积约21.78公顷。

2、规划期限

2020—2035年。近期为2020—2025年,远期为2026年—2035年。

3、功能定位

以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所具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继承和弘扬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扎实推进街区保护开发利用,着力推进经济、生活、文化有机融合,彰显街区“北埠”功能格局特色,以“滨江城市码头、北埠商业街巷、商贾云集之地”为核心特色价值,全面建成以居住生活为主,兼具旅游休闲、商业购物、文化展示与体验等功能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二、历史文化价值

1、古城 “北埠”历史功能代表性区域。

2、依山面江的自然优势突出。

3、格局保存较好,且留存有古城墙、封火墙等特色遗存。

三、保护内容

1、保护范围

本次保护范围东至海坛山山脚,南边界达永宁巷南、兵营巷,西达解放北路,北以临江码头为界,总用地面积约21.78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东达水门巷,南边界至永宁巷南,西至解放北路,北边界至朔门街北,用地面积约8.19公顷。其余为建设控制地带,用地面积约13.59公顷。

2、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保护

严格保护街区东部斗城九山中的海坛山。加强对街区内古井、水井等水体的保护。加强对 “北埠”历史功能传承,加强朔门街区与海坛山、安澜亭码头的联系。保护街区内街巷的空间肌理和格局,保护并恢复街区内绿地系统和其他历史环境要素,严格控制街区与江心屿、海坛山之间的视线通廊,控制周边高楼对街区的视廊影响。对建筑风貌突出的街巷进行严格建筑立面保护控制,对点状散落分布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加强修缮,并做好周边建筑协调控制。

3、空间保护框架

朔门历史文化街区空间保护框架为“两片、三廊、六线、多点”。两片:指朔门街区的北片与南片,北片突显传统商贸街巷特征;南片强化生活性街巷特征。三廊:指街区及周边的三条景观视线廊道。包括海坛山—江心屿、海坛山—望江路—郭公山、江心东塔—望江路—解放街。六线:指留存于街区内的几条重要坊巷,包括朔门街、北鹿巷、打绳巷、七枫巷(问政坊)、永宁巷、水门巷。多点:指街区内134处规划划定保护的建构筑物节点。其中建构筑物节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登录不可移动文物(以下简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及规划拟推荐历史建筑。

4、建筑保护与整治

建筑保护分类可分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与传统风貌协调的其他建构筑物和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其他建构筑物。建筑整治分别为修缮、维修、改善、保留、整治改造等措施。

5、建筑高度控制和轴线及视廊保护

本次街区范围内建筑高度控制可分为控高三层区域、控高四层区域。控高三层区域范围包括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及规划景观视廊控制范围。控高四层区域为街区保护范围内的其他区域。

景观视廊主要包括“三线”及“五坊巷”。“三线”为街区及周边的三条景观视廊,包括海坛山—江心屿、海坛山—望江路—郭公山、江心东塔—望江路—解放街。 原则上要求轴线和视廊控制宽度范围内不得新增有视线阻碍的建筑物,建筑宜体现温州地方传统建筑特点,且建筑高度应向轴线和视廊中心逐渐降低。在轴线视廊内的新建多层、高层建筑应做景观视线影响分析。“五坊巷”指包括“二十四坊”中的问政坊(现七枫巷)及朔门街、北鹿巷、永宁巷、打绳巷等历史巷道在内的街坊视廊,其中问政坊应进行重点保护控制。

6、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保护

保护对象:包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已公布为历史建筑的不可移动文物19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4处、已公布历史建筑27处。本次规划拟推荐文物保护单位5处和历史建筑78处。

保护区划及保护要求:本次规划划定文物保护单位和拟推荐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区划,包括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初步划定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拟推荐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规划内针对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

四、展示与利用规划

1、目标定位

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在城市建设中延续和传承历史文脉,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促进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

2、主题与策略

利用望江路滨江公园体现“北埠”滨江城市码头文化,通过植入景观艺术雕塑、装置及景观细部设计,唤醒城市码头记忆;保留现状鼓词馆、榕亭空间、伏茶亭等设施,对其景观环境进行提升,优化滨江休闲文化氛围,打造沿瓯江的古城北部休闲滨江风光带。

以朔门街、解放街、北鹿巷、打绳巷等来共同展示“北埠”口岸商贸街区文化。充分利用朔门传统街区的商业和文化魅力,保持朔门街区前店后坊、下店上居特色风貌,植入各类创意活力商业业态,激发历史街区活力,恢复传统商贸氛围。

打绳巷南片主要展现富商宅院文化,保护以七枫巷、永宁巷、水门巷为主的生活街区风貌,该片区应维持街区居住为主的功能定位,重点利用建筑和公共空间的改造,增加片区的生活配套服务功能,改善原街区配套服务缺乏,居住生活品质低下的问题。同时,可适当在片区内植入民宿、茶院、文化展示馆等业态功能。

注:原规划有5张规划图,转录时删掉

温州300岁榕树被货车撞伤,村委会获赔14万余元

澎湃新闻记者 陈雅儒 通讯员 清溪

2021-11-30 来源:澎湃新闻

一位司机驾驶货车不慎撞上三百余年树龄的榕树,村委会向货车司机诉赔30万元,经法院判决,该村委会获赔14万余元。

11月3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浙江温州永嘉县法院获悉,日前该院一审判决该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保险公司赔偿村委会经济损失125400元,驾驶员所在的公司赔偿鉴定费、勘查费16000元。

法院审理查明,今年5月4日,浙江某物流有限公司雇员翁某驾驶重型半挂牵引车途经永嘉县东城街道某村时,车身与一棵榕树树枝发生剐蹭,造成树木树枝折断受损。永嘉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翁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案涉榕树树龄三百余年,承载着村中数代人的深厚感情,事故引发大量村民关注。经村委会商议,要求翁某方赔偿30万元。双方协商未果,村委会将翁某及就职的物流公司、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庭前,原告向法院提交了《永嘉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全县古树名木名录的通知》,文件载明该榕树属于国家二级古树,具有三百年树龄。但据此不能明确榕树因本次交通事故遭受的损失,故法院委托了具备专业资质的某树木价格评估事务所进行评估。

经现场勘察,评估机构出具了评估意见书,确认该树木的断枝已不能恢复,对古树名木的整体景观价值造成一定影响,具体损失价值为125400元。

庭审中,被告保险公司提出,原告村委会对涉案古树未尽到管理及安全警示义务,应承担相应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被告翁某负事故全部责任,未有不妥,予以采信。翁某系被告浙江某物流有限公司的雇员,事故发生时正在执行工作任务,故侵权责任由被告浙江某物流有限公司承担。涉案古树已经存在300余年,并非临时设施,且该古树高12米、冠幅20米,是非常醒目的存在,驾驶员能预见、避开,无需原告安全警示,且原告村民委员会在本次事故中没有过错,故被告保险公司要求原告承担相应责任的意见,没有法律依据。

注:亲戚家门前榕树被卡车撞坏,打电话问我,找了这个案例上传。

打通滨水区域 塑造榕亭文化

搜狐焦点温州站 2021年3月24日

注:此文来自网络,应该是对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的一项批文的报道,文中提到的打通滨水区域,塑造榕亭文化项目,应该指的是会昌河的古榕春晓项目。本站转载删了最后与榕亭文化无关一段内容。

近日发布的《温州市核心片区南门单元A-01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批后公告透露,修改后的A-01地块为二类居住用地(R2),用地面积为7452平方米;A-03地块为广场用地(G3),用地面积为2669平方米(图)。

本次规划修改范围东至市区吴桥路,北至锦绣路,南、西至会昌河。本次规划修改对A-01和A-03地块的界线进行调整,修改后的A-01地块为二类居住用地(R2),用地面积为7452平方米;A-03地块为广场用地(G3),用地面积为2669平方米。

本次规划修改后,A-01地块的容积率为2.81,建筑密度为30%,建筑限高为80米,绿地率为35%,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在地下空间修改方面,本次规划修改建议,在满足水利、轨道交通要求下,可将A-01地块南侧15米公共绿地地下空间作为居住地块配建停车场库统筹使用,同时取消原控规设置的60个社会停车位。

在城市设计要求方面,本次规划修改提出,应打通并开放滨水区域,形成会昌河中重要的文化特色风貌区。依托滨水空间塑造榕亭文化,滨水公园以传统园林风格为主,结合绿地空间合理设置健身步道和骑行道。沿岸景观营造夜景,保证会昌河滨水空间通透性,沿会昌河和锦绣路的建筑应采用公建化立面。

本次规划修改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建议在新桥规划建设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榕亭景观

温州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14号提案

建议在新桥规划建设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榕亭景观

沈**

温州属于亚热带,气候湿润,适宜于榕树生长,历史上有种植榕树的传统。据史料所载,到乾隆年间,榕树、松树、樟树已是当时温州最主要的树木。清同治年间,温州司马郭仲岳曾在《瓯江竹枝词》中写道:“榕树连街好纳凉,栲纱裁作夏衣裳。芭蕉叶大绿当户,丁冬花开红过墙。”可见榕树在当时已普遍种植于温州的大街小巷。在乡镇的村头路口,榕树也比比皆是,四处可寻,深受温州人喜爱。根据八十所代中期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当时温州市区共有百年以上古树113株,其中榕树就占了一半,有63株之多。目前已列入国家一至三级保护的榕树共有1058株。

在温州,榕树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榕树是温州民间的风水树,榕树是市树,温州市民最喜欢的就是榕树。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记忆,树木就是一种记忆,它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远比教科书里的白纸黑字来得真切生动,因为许多故事都曾在她的旁边演绎,并写进了她的年轮。

榕树既美观又壮朴,雅俗共赏。她们年年岁岁站在城市的街头,站在风里雨里,倔强地生长、壮大,一寸一寸地向外延伸着绿色,给人们带来庇荫,带来幸福。这不正是温州人的创业精神么?飘泊于异乡的温州人,记忆深处定然有一棵棵大榕树。有人把榕树称作“故乡树”,因为她写着一树读不完的温州故事。

温州人对于榕树是非常有感情的,流淌了数百上千年的河说填就填了,但是很多榕树却被保留下来。我们经常看到大榕树孤单地立在大路中央,虽然有碍交通,但人们还是容忍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温州人对榕树的留恋和眷情。

路亭也是温州非常流行的古老建筑之一。早在晋代,温州人就已开始集资造亭。据二十年前的一份统计资料,温州市区当时有103座亭,其中供行人歇脚避风雨的有68座,纪念前人功德的有8座,宅院园林中有18座。路亭建筑也是温州的一个景观。

在温州,你经常看到路亭往往建在榕树边,古老的榕树与别致的路亭相映成趣,构成了奇特的榕亭景观。在温州,榕亭景观不仅是人与自然奇特融合的公共建筑,也代表了一种南方水乡特有的文化;它反映了温州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达了温州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就像北京文化以四合院为象征,罗马文化以城市广场为象征一样,榕亭文化则是温州文化的一种象征。榕亭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这也体现出温州人的个性,爱家而不恋家,唯实而不唯上,愿意走出去,敢于走出去,足迹遍布全世界。

但是,深有温州特色的榕亭文化,现今却倍受冷落。例如海坛公园、信河广场、松台广场,都是一些西方式的广场。这些西式广场虽然有其一定的魅力,但冷落了温州文化特色的广场建设却是一种不可原谅的错误。

现在温州城市的改造拆迁力度很大,许多古榕不得不挪位搬家。但榕树是不可移的,即使当时能存活下来,也不复重现繁茂的生机,成了稀罕的标本,孤零零地呆在一边,默默倾诉着历史的沧桑。

榕亭景观作为温州文化历史的载体,本应该在温州特色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之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乃是有些人缺少对榕亭景观和榕亭文化应有的理解。现在,让我们利用现有的古榕,来开发有温州特色的文化广场,既可以很好地体现温州文化的脉络,又可以对温州文化特色发扬广大,是功在千秋、利在眼前的大好事。

新桥边的大榕树据说已有1300年历史,是温州市区最为古老的名树,其冠幅面积达400余平方米,树干直径达5.3米,需14个大汉才能合抱。我们应该格外地爱护她,同时要充分利用她那独特的魅力,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生态空间,建造一个山水相融的榕亭景观,造福新桥人民,同时积累经验,在未来的温州城市改造中加以推广。

笔者建议:

一,先把榕树附近的民居和建筑物迁走,规划营造一个富有温州园林特色的小公园。

二,在榕树附近建造一座亭榭,特别要讲究榕亭之间的和谐协调。该亭的造型、大小、位置,都要广泛征求专家和市民的意见,争取集思广益,选择最佳方案,千万不要规划局自说自划,以免重蹈覆辙。

三,在榕树边立几块诗碑,挑选几首古人吟诵会昌湖的诗篇,请温州著名书法家书写。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温瓯政办函(2004)15号文件

关于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014号提案的复函

沈**委员:

你在温州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在新桥街道规划建设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榕亭景观》的提案悉。现答复如下:

你在提案中提到的关于榕亭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我们非常赞同,也深受启发,把榕亭文化融入到会昌河水上公园当中,建设一个具有温州园林特色的主题公园,这不仅将很好地保留温州的一种特色文化,而且将是我市的一处典型地方特色景观,并将成为温州“山水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一大亮点。目前,我区会昌河水上公园(瓯海段)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沿河一些景观已初具形象,二期工程(谢灵运公园、中华诗词馆)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尚未全面启动。会昌河水上公园作为市重点工程,具体规划由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会同有关专家确定。因此,我区将在水上公园二期工程建设时就榕亭景观文化特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及时向市规划局及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在二期工程(谢灵运公园、中华诗词馆)中体现它的特色。

感谢你对我区山水文化城区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4年7月13日

注:未征求沈先生意见,只著沈先生姓,但了解关注榕亭文化的读者,应知道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