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荫水乡—温州水乡特色研究

题记:绍兴人说绍兴是一本书,一本漂在水面上的书,那么我要说温州就是一只船,一只系在榕树下的船1.榕树是北纬28度的树种,温州是榕树经植物圈的北大门。

榕树是亚热带高大乔木,性喜酸土,在湿润的气候下容易生长,浙南南部地区及江西以南的地区,如福建、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地都有种植。瓯江以北除了温溪镇古榕群外,并不常见,雁荡山以北地区基本上没有榕树种植。温州是榕树植物圈的最北部,是榕树植物圈的东北大门。古榕是温州水乡有别于绍兴、苏州等江南水乡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1.榕树是温州乡土树种。

普遍种植的树种,在全市11县(市,区)包括海岛洞头都有分布。最老的榕树,要推新桥镇温瑞塘河边的会昌公园里的老榕,据推测植于宋朝,树龄已有千年,树高27米,胸径4。8米,树冠幅达39米,号称榕树王。最出名的大概就算江心屿的樟抱榕,榕树生长在樟树树体上,樟榕一体,其中樟树已有1300年历史,榕树也有800年的树龄。最奇特的榕树大概要算江心东塔塔顶的榕树,无土无水,凌空横生于九层东塔之颠,树龄已逾百年.

2.温州人有榕树情节。

仙岩镇仙南仙北村交界地六十多年前有一株千年大榕树,现今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已经印象模糊,说不出什么大概,但2004年当地还是决在榕树原址兴建老人亭,要让大榕树古名长存。亭建成后,取名榕树名,其联云:“昔日千年古榕树伐逝古名依在,今朝百载凉亭重建佳境长存。”瑞安中学新校舍落成,瑞安中学82届毕业的校友以同学会名义向母校瑞安中学捐任榕树一株,寄寓“枝繁叶茂,泽被后昆”之意。温州人对榕树有着特别的感情

3.榕树是温州的市树

榕树是温州的市树,也是温州人最爱的树种。1985年温州评选市树,榕树当选为温州市树。2003年温州评选十大古树名木,温州有3株榕树入选,分别是江心樟抱榕,名列第二,仅次于仙岩千年茶花;瓯海新桥镇的千年大榕树,名列第四;平阳宋桥镇夫妻榕名列第六。可见温州人是非常喜爱榕树的。近几十年由于市政的建设的需要,填了很多河,但很多榕树还是被保留下来,温州的城市和乡村有不少榕树都非常奇怪地立在路中央,被作为岗亭使用,这些榕树就是所谓路中榕,其实就是填河造路以后,舍不能把榕树砍掉而留下来的。

4.榕树是温州的地标,榕树边上有温州人家,

温瑞平原几乎完全是由东海的海侵海退活动形成的。在地质学上的第四纪间,温州一带经历了三次大海侵海退活动,特别是六七千年前的冰川后期的最大海侵,形成古海湾,当时温瑞平原是古海湾中浅海滩涂,大罗山是浅海中的岛屿,后来海水渐退,古海湾为海潮所带的大量泥沙所淤积,形成了广阔浅海淤积滩涂。在南北朝时,现今大罗山周围的平原成为淤积过程中的湖泊和沼泽地,温瑞塘河就是一条泻湖,唐宋间温瑞塘河在原泻湖的基础上,经人工疏凿贯通。温瑞平原在此时期开发为大片盐地,后随海岸线东移,慢慢地开垦为农田。

温瑞平原一带实际上还是非常年轻的陆地,其形成不过是二千年左右的时间,开发发展的时间。温瑞塘河流域的开发开始于唐朝,据地方志文记载,唐贞观年间,莘塍一带有人围涂垦殖,煎盐开荡。但是这时间开发规模非常小,到了宋朝,特别是南宋时福建移民大量来温,温瑞唐河流域的山上或者山岙地带建了不少村庄;元明之间,大量的福建移民,来到这片年轻的土地上,在平原水网地带建立村落,围垦海涂,兴修水利,发展渔盐农耕,温瑞平原渐渐发展繁荣起来。

温瑞平原是淤积冲积平原,地貌特征基本类似,一眼望过去,都是平坦的陆地;且水网密集,交通工具基本就是舟,行人不容易辨识方位,当时移民条件艰苦,所居房屋也不会很高大,要让行人发现并辨别自已居住的地方,特别是夜间辩认就更不容易。为易于辨识,比较好的选择就是在自已居住的地方的河边种植高大的树木,比如樟树,榕树,枫树,这些树木起着类似于地标的作用。在温州作为地标的树种比较多的是樟树,榕树,枫树。榕树因为树高冠大,容易种植,生长也比较快,很容易被选来作为地标,来指示自已居住地方。

温瑞塘河流域的移民绝大都是从福建来的,榕树也是被温州的先民从福建移植过来的。根据清光绪八年刻本的《永嘉县志》所述:榕,闽产也,好生水边,一枝干纠结相附,辄连理,东山下有五连理树,人不以为瑞也,自瓯郡以南随便有之。《永嘉县志》认为榕树是产自福建。这与移民情况是吻合的。

温瑞塘河上有许多水中榕。所谓水中榕就是在四面不靠岸的水墩上种植榕树,这些墩称风水墩,这些树称风水树。这些风水树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地标。最有名的就是三洋张严冯村水莲宫的水中榕。当地传说天上有个小姐叫张倪凤,住在银河边,后来带着菱角种子嫁到三洋,张小姐就是通来这棵作“天梯”榕树下凡的,后来因为张小姐为村里发展经济作出重要贡献,她住的村就因此命名张严冯村[4]。这个传说我们已经很难考证其真实背景,这棵榕树的所谓“天梯”功能很象就是榕树的航标功能。这个传说在金国城金先的文章中有记载,我们在当地的调查时,也听到类似的说法。类似这样的水中榕在温瑞塘河七十里主河道及支流中有不少,这些水中榕起着河道航标的作用。

榕树是被福建来的移民,移植来作为地标,来指示自已居住的地方,来指示水上航行的。

榕树边上有人家是温州水乡的一大特色。温瑞塘河两岸,柑林丛中,稻花香里,郁郁郁葱葱之处,就是我们温州移民的家。

5.榕阴河埠

三垟乡是温州水网最密的水乡。六分陆地,四分水网,全乡160多个岛屿,遍植瓯柑林,到现在每家至少有小船一只,以前出行,下田干活都是用船,现在虽然出行不再用船,但下田干活还是用船,就是货运有时候也还是用船的。三垟乡古树名木众多,其中100年以上树龄的古榕有27棵,几乎每棵榕树都栽在河埠头,榕阴河埠是三垟水乡随处可见的景象。三垟有个地方叫湾底,湾底有棵200多年的老榕,栽在村头的河埠边,榕树树阴遮住了晒向埠头的烈日,榕树下一带是湾底村民纳凉休憩的地方,曾经是村里最闹热的地方,从前外地货物都是通过这个埠头运到湾底的,并且就在这个榕树下叫卖交易,村里的瓯柑也是在这里被运送出湾底的。现在日用百货再也不需要到这里来买,但西瓜熟时,这里仍然是村里西瓜叫卖市场。一些时令水果什么的,还有通过这个埠头叫卖的。这个榕树下是村里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村里对外交流的场所,是村里的交易市场。

对于开疆拓土的温州先民来讲,河埠可能是他们建造的第一个公共建筑,也是他们对外交流的第一个窗口。

榕树是重要地标树种,但不仅仅是地标。榕树在所有的树种中,其枝叶伸展空间最大,是成荫最好的树种,有所谓成荫不成才之说。温州属热带海洋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夏天气候比较潮湿闷热,河边树下是纳凉消暑的最佳选择,榕树是纳凉消暑最好的树种;其实榕树下也是天然的市场,很多市场都开始于树下,据说美国的证券交易最初就是发生的树下的。

把榕树和河埠连在一起,把作为地标的榕树、成阴的榕树和洗衣服的河埠、停靠船只的河埠、和作为最初交易市场的河埠连在一起,就把对外交流和公共活动连在一起。这样的空间我们称作为榕阴河埠。榕阴河埠是温瑞平原村落对外交流的窗口,是温瑞平原乡村最初的交易市场,也是温瑞平原开发建设者的公共生活的场所。

瑞安塘下上马村的榕阴小桥

如果说高大的樟树在指示地标方面的能力与榕树不相上下的话,樟树在成阴方面就远远不及榕树,所以当公共活动场所需要开发利用树阴功能的时候,樟树枫树便渐渐被淘汰出局。在平原水网地带,在温瑞塘河流域,榕树便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地位,榕阴河埠在温州水乡便大放异彩,成为温州水乡最典型的景观。

6.榕阴小桥

由于经济的发展,财力的积累,开发中的温瑞平原渐渐铺桥筑路,由于原先的河埠本身就有小路的,自然就成了造桥的首选地点,这些榕阴河埠进一步发展成榕阴小桥。根据民国《瑞安县志(稿)》记载,以榕树命名的桥梁有两座,一座榕树桥是在莘塍大典学,长一丈阔六尺;另一座榕树桥在梅头城内董宅巷。光绪八年刻本的《永嘉县志》也记载了一条以榕树命名的榕树桥,在八都下埠,就是今天浦州下埠这个地方。更多的名称虽然不叫榕树桥,但桥边都植有榕树,榕阴小桥是温州乡村的典型景观。

桥头的榕树下是温州人共公活动的广场。

从前温州人出行都是用船作工具的,船一般就系在桥边的榕树下,出行就在榕树下的埠头。

潘桥镇的潘桥和桥头的榕树

7.榕阴戏台

温州是南戏的故乡,温州民俗喜戏文。明姜准著的《歧海琐谈》这样描述的:每岁元夕后,戏剧盛行,虽近过酷暑,弗为少缀。……且戏剧之举,续必再三,附近之区,罢市废业。其筵款姻戚至家看阅,动经旬日,支费不訾。温州乡村演戏,主种有几二种。一种是酬神庆收。另一种是会市演戏。

利用古榕搭建戏台,在温州也是很常见的,一方面是因为榕树下一般而言是乡村的公共活动中心,另一种利用古榕的浓密的枝叶,遮风档阳特点。

外地人赶来看戏都是坐船而来的,船就系在戏台的古榕树下的。

榕阴戏台以茶山,南白象,三垟,梧田为最,大约有20多个这样的戏台。(包括利用古枫树古樟树而搭的戏台)

8.榕阴路亭

位于大罗山山脚的茶山是个老镇,有15株百年以上古榕。茶山镇有条溪叫卧龙溪,溪边有4株老榕树,或立桥边或立埠头,或者即在桥边也在埠头,很有特色,卧龙溪花园路河边有棵八百年的老榕树,位于洞桥头,老榕树枝繁叶茂,华盖直径有五十余步,树阴下建有二亭,曰观梅亭,龙溪亭。观梅亭亭联曰:府首朝觐五美禅门圣地,凝眸远瞩四壁果木环障。茶山盛产杨梅,在此亭远眺可观远处山杨梅树,故亭名观梅亭,卧龙溪边古树名木郁郁葱葱,故有凝眸远瞩果木环障之说,洞桥头不远处,即是五美园,园中实际寺声名远播,故有府首朝觐五美禅门圣地之说。卧龙溪洞桥头的榕阴桥亭景色秀美,是附近居民纳凉的好去处,是当地的公共活动场所。

象这样把路亭建在在榕树下,形成了榕阴路亭。榕阴路亭在温州非常常见公共建筑。

9.榕亭广场

市区西城路有二棵古榕树,两树相距约40余米,人称双榕,紧靠南首榕树边的是一座亭,因树而得名,叫双榕亭。双榕亭与南榕树下,平时总有几十个老人在休憩,聊天,下棋,打牌,读报,散讲,是温州人气最旺的老榕树。这榕树下还是温州伏茶供应量最大的摊点,多时一天供应量可达10来吨。相传这两棵榕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清朝时,双榕一带原本为城外的演武场,周围一带都是田园,那时两棵榕树就已经种植,只是比较冷清而已。西城路原本就是一条小河,1993年旧城拆迁,填河建路,这河变成了西城路,在南首榕树边重建一亭,就是双榕亭。

西城一带的公共广场就在这树下亭边,这个广场就是以榕树为中心而形成的,我们把这样以榕树和路亭为依托的空间称之为榕亭广场,温州乡村的公共广场基本上都是以榕树为中心而形成的,榕亭广场就是我们温州独特的广场。与此相关的文化,我们就称之为榕亭文化。

榕树是温州的市树,以扎根土地,顽强生长著称,是温州民俗文化的象征,是温州务实精神的象征;温州河网密布,又得江海之利,历史上造船业和水上运输业发达,温州手工产品都是通过船只从海上源源不断地运往外阜的,船是温州商贸活动的载体,是温州开拓精神的象征;船系在榕树底下,是温州乡村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温州经贸文化和务实精神的象征。跟绍兴的文人文化相区别,我们把系在榕树下的船作为温州水乡的象征。